不必以牙還牙

2008/03/29 16:33

2008.03.29
馬:中正堂改名無效
羅暐智、何榮幸、蕭旭岑、陳洛薇、姚盈如/專訪

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廿八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明確表示,「中正紀念堂違法改名太粗暴,當然是無效」,但未來是否恢復則應再徵求社會共識。至於教科書部分,他認為,有些改得太刻意,應該要恢復,例如像「終戰」就應恢復為「光復」,中國史也不應該視為外國史。
更名拆牌在大選前造成莫大爭議,馬英九直指,中正紀念堂有其設置與管理條例,名稱就叫「中正紀念堂」,民進黨不顧一切去改名,本身就是非法,當然無效。他表示,未來會廣泛徵求社會共識,再依照法定程序處理。如果大家認為叫「自由廣場」比「大中至正」好,或是「台灣民主紀念館」比「中正紀念堂」好,他就會讓這名稱留下來,不會刻意改回去。

至於中華郵政,馬英九強調,這也不能亂改,也是有法律規範的,改叫「台灣郵政」就是違法。

針對民進黨政府調整甚多的教科書內容,馬英九表示,有些可以做些調整,不要保留仇恨,但也不必太刻意,改得沒必要,反而失去原有的歷史意義。他認為應由專家徵求大家意見,而非少數幾個人決定就公布說是正義,「這有點粗暴」,反而使另外一群人受到委屈。

他舉凱達格蘭大道為例,有人建議他當選後改回來叫「介壽路」,但他認為不必,大家已經習慣了,「何必改呢?」

另外像「國語」改成「華語」,馬英九也認為沒必要改,因為在台灣叫「國語」,在海外叫「華語」,反而能透過這些名稱,知道使用地點在哪裡。

不過,馬英九明確指出,他不贊成將「光復」改成「終戰」,因為「光復」的詞意裡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,台灣原來被日本統治,後來拿回來叫「光復」,不能說沒有意義在裡面,且「終戰」一詞是日本人的用法。

馬英九也說,他贊成增加台灣史,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歷史,但在中國史的處理上,不能變成不是本國史,搞得好像自己是外國人,大可不必。

有關日據時代歷史,馬英九認為,最好的辦法就是「恩怨分明」,讓歷史真相呈現出來,交由大眾去評斷功過。同樣的,蔣中正過去功過,透過展覽如能如實呈現也很好,或許從這過程當中可發現,蔣可能不見得像大家想像中這麼反民主,因為台灣地方選舉就是蔣開始的。

--------

2008.03.29
不必以牙還牙
中時小社論

  民進黨政府之前做了不少去蔣、去中國化的改名動作,馬英九勝選後,有些人認為應該把這些再改回來。坦白說,不必如此。
當初沸沸揚揚的「正名」運動,包括中華郵政、國營事業、中正紀念堂及牌樓、中正機場等等,被批評為程序粗暴,政府正事不做,卻勞民傷財大搞意識形態,造成社會對立,這是中間選民最後拋棄民進黨的原因之一。

如今政權即將再度輪替,也許若干藍營支持者覺得終於出頭天了,想把被改變的東西重新復原,讓台灣再回到熟悉的模樣,但馬英九能夠勝選,就是因為台灣大多數民眾實在厭倦了無謂的意識形態對抗,這些圖騰不是施政的當務之急,如果民進黨勞民傷財改一次,國民黨上台後又勞民傷財再改一次,難免給人以暴易暴的觀念。

何況,這次民進黨慘敗,對深綠選民是一大重挫。把本土圖騰抹滅掉的動作,無異在傷口上撒鹽,對化解社會對立毫無助益。國民黨好不容易才得到重新執政的機會,必須好好珍惜,應該對已經受傷很深的深綠群眾給予更多體諒包容,才能弭平八年來的社會撕裂。執政權都拿到了,格局應該放大點,不要再忙一些小鼻子小眼睛的事情。

被颱風颳倒的樹,不能馬上扶正。因為倒下時先斷了一半的根,急著扳回會讓另一半的根也斷掉,必須慢慢扶回原位,讓斷根能逐漸長出復原。台灣社會,也需要如此的體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