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卡絆馬傷謝 卻豐富民主

2008/02/05 21:35

2008.02.05
綠卡絆馬傷謝 卻豐富民主
文/黃創夏
更完整報導請詳見:專題》「卡」馬大作戰

扒糞,對民主發展而言,不是壞事,可幫助理解候選人到底是哪種貨色?才會漸漸走出「偉大領袖」的迷思,擺脫「人治」的慣性!
不必唱高調,選舉,特別是那種政治生命生死相搏的總統大選,就連先進民主國家,如美國,希拉蕊也拿出歐巴馬小學作文,「高格調的選舉」是一種口號,扒糞,永遠都不可能在競選中缺席。

扒糞,不必拘泥在字眼的看似不雅,對選民和民主發展而言,其實未必是壞事,它可以幫助選民(如果願意跳開情緒的話),更清楚地去理解,候選人到底是哪種貨色?然後,在投下選票的那一刻,綜合判斷,做下最後選擇。

連續一周以來,台灣的選舉,因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緊抓著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「綠卡」問題,天天主導議題,在這波「謝馬之戰」謝長廷似占上風,其實,謝長廷未必佔到便宜。因選戰攻防時,誰都不能忘記:被檢驗的人,不會只有被攻擊方,攻擊方也同時被檢驗著。

藍綠之外,還有階級 馬、謝都是「美國人」的親戚

一些對台灣選民有意義的資訊,不就在這樣的「扒糞」中被揭露了?

原來,那個父親只是個小黨工主管,一向以「小康之家」自許的馬英九,四個姐妹,竟然都是「美國人」;而那一位出身打鐵街,清貧不改逆境向上的「長工」家庭,哥哥也有南非國籍,目前和有美國籍的妹妹,都住在美國。

姐妹兄弟是「美國人」,依法論法,馬英九和謝長廷其實都沒什麼該被對手當成是「萬惡不赦」,或是扯入「愛不愛台灣」這些爭論。從現行法規與「全球化」潮流而言,合情合理,也是他們家人的人權。

但是,台灣有多少人,家中可以如此擁有跨國界的優勢?又有多少人,年少清貧,成長後一家子都可以跨入「贏者圈」?藍、綠對壘搞到台灣這些年精疲力竭,突然之間,從「階級」的角度看,原來,兩黨候選人的家世,竟還有這些雷同!這場扒糞戰中,已經給台灣人民一個「藍綠之外,還有階級」的新思考空間。

台灣選民不必怕扒糞,更不該「過度投入」被政客操弄,跟著政治競逐陷入「誰勝誰敗」的遊戲中!其實,在每一場選舉的過程中,包含這次的綠卡攻防,可以發現:選舉萬歲,想要拿選票的人,他們的「國王新衣」都可能被戳破,被赤裸裸檢驗著。

一場綠卡風暴,那個長期是「泛藍中興」希望所寄的馬英九,不也因此有很多問題被曝露,讓選民可以看清楚,馬英九的侷限在哪邊?
一周攻防,馬英九至少曝露了四個主要問題。

講不清楚,說不明白 馬英九還有不為人知的「秘密」嗎?

第一,挾0112大勝餘威,馬陣營選舉戰略選擇「冷處理」基調,那是他們的戰略選擇,旁人不需贅言。但面對謝長廷一攻就手腳忙亂,則是讓選民看到了:這個團隊,可能是「順風,就鬆懈了」的團體,「冷處理」自動變成是「不處理」,這是一個缺少步步為營、多角度思考和狀況模擬對手可能攻勢的團體,平時不會預備方案,可能是個「太平官」,卻未必能當「風雨中的舵手」。

第二,長期以來,馬英九身邊的人對馬英九私事,不敢多問,特別費是如此、「馬小九」事件亦復如此,「綠卡」事件,也是馬英九說了就算,幕僚不敢,也沒想到要多追問一些。周美青的「兆豐金股票買賣」、馬以南的「公會獻金」都是如此,只要涉及馬英九的家人,老是講不清,或是要弄好幾天、好幾個說法,這樣子的模式,要是真變成「第一家庭」,會不會也有許多事將會講不清、摸不明?許多人不放心,也在情理之間。

第三、馬英九與周邊幕僚群仍有「菁英」思考慣性,忽略了許多百姓對「綠卡」、「護照」、「工作居留」或「永久居留」並不是很清楚,馬英九方面「想當然爾」以他們自己的習慣思考,以為馬英九在台南的記者會,承認20年前曾經擁有,現在已放棄,就是「說清楚、講明白」了,輕忽了許多民眾根本連許多背景知識都沒有的客觀事實,反而落入「可能有所隱瞞」之譏。這種和一般庶民認清的差異慣性,真的執政,會不會落入「專業傲慢」呢?

第四、馬英九一貫「自我感覺良好」,好像自己永遠都是「模範生」,一碰到被質問,隨口回答的個性,已給他惹過多少禍事,他卻似乎依然未得到教訓。這種「自信」,要是真當國家領航者,還是活在那種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迷思中,遇事就隨口說說,輕率回應。不小心會造成的問題,卻可能是全民承擔啊!怎能不讓一些人疑慮。

馬車未跑,螺絲滿地 「笨蛋」或「無能」?不能再迴避了
當然,回到選舉競逐中,綠卡風暴目前不會是壓垮馬英九的那根稻草,據瞭解,馬英九陣營並未特別針對「綠卡」事件進行民調,但在各管道持續進行的選情追蹤民調,可以發現支持度雖沒有受到明顯波動,仍略有下滑,也許是因為0112勝選情緒退燒的影響,幅度仍在統計誤差範圍內。且謝長廷的民調小幅上升,但所謂升高,約略高於誤差範圍邊緣,但仍低於歷年民進黨應有的基本盤,顯然謝也沒有因此獲益太多。

至於,謝長廷猛攻的「忠誠」和「誠信」問題,以目前的被揭露資料而論,似乎也沒有「具體數據」證明造成對馬英九傷害。多數意見,包含急切打電話到競選總部的深藍民眾,主要集中在馬英九與團隊的「應變」與「能力」的不滿。

能力,並不是小問題,這是馬之「痛腳」,極可能會擴散影響0322的投票結果。有這麼嚴重嗎?也許有人反問:「有傷嗎?媒體不也常說,馬英九『笨』或『無能』不是新聞,『精明幹練』才是頭條嗎?多少年來,馬英九應變能力不好,不是第一次了,突然變得虎虎生風,變成另一個馬英九,選民反而害怕。」

話是沒錯,但「連自己身邊的事都處理不好,怎麼可能處理好國家大事?連自己的事情都講不清楚了,怎麼可能搞清楚文武百官的勾當?」選民產生這樣的質問,「馬車還未跑,螺絲掉滿地」之疑慮?既合情,更合理。

從1998年以來,馬英九一直以「好人政治」的「溫良恭儉讓」,成了超級政治明星,「馬迷」力挺,什麼關卡都無災無難,也拖延了馬英九和他的團隊成長與改善的速率。終於在可能取得國家大位的前夕,綠卡風暴,讓「好人」是不是「無用」?成了一個可被檢討的議題,事先理解馬英九一旦掌政的可能情況,何嘗不是選民之福!

個人資料,攻防工具 謝長廷對權力「自制」有界線嗎?

至於謝長廷,那種在他自稱之「一無所有」接下民進黨,在立委大敗士氣低迷中,靈活出擊的韌性,他身處逆境時的鬥志,確實讓人耳目一新。

泛藍反擊,引用蘇貞昌在初選時的「奸巧」,坦白說,對原本對國民黨與馬英九有疑慮的人民,說服力並不強,反而更像是泛藍「半夜吹口哨」自我壯膽罷了。
難道謝長廷就乖乖地等死嗎?處於逆境,不改鬥志,這反而是掌國政者,特別是一向都在國際風雨飄搖的台灣國運中,一個讓人民激勵的特質。

但是,謝長廷同樣曝露了他如果掌政的話,民主運作是否合理的問題:0131謝長廷開記者會,只是拿出個「綠卡號碼」,並沒有「斃命資料」,過程中,謝長廷也拋出了幾個疑慮:

第一,爆料不能主帥「親征」,因為沒有轉寰空間,反傷自己的領導格局與威信,例如,這種隱私資料,謝長廷怎麼取得的?不管是一些「鄉親」或「立委」提供,還是運用執政優勢,從國安體系獲得。真正的問題是,一個可能擔任國家最高權力者,把任何基本人權規範中,都不能侵犯的「個人資料」公然拿出來,當成競爭工具,要是習慣了,將來,「老大哥永遠注視著你」的壓力,怎能不讓人疑慮?

第二、謝長廷有太多延伸,違背了「常理」,如謝堅稱他認為馬仍有「綠卡的身分」,沒有「自動失效」,又無法解釋AIT兩天前說明「綠卡可自動失效」的差異,確切性會受到質疑;謝又引用「維基」網路資料當佐證,問題是美國的官署說法,比任何個人「推斷」或「網路查尋」仍權威多了,謝說法無法超越官署認知,「我認為」、「我覺得」……說服力上不是絕對上風。

謝又指控馬英九在1981年到1985年,年年都到美國去,目的是要維持綠卡的資格。媒體當場質問:證據何在?謝卻聲稱「我是這樣想的」,突顯了謝本人的「主觀」,但並未提出「客觀」佐證力。怎麼可以這麼「主觀」?「我說了就算」,可是威權的心靈啊!

第三、謝長廷暗指馬英九和律師、美國官員見面,還說馬和他們談「善後」,又「好意地提醒」馬英九不要「對美承諾了傷害台灣利益」,這已經是含沙射影了。謝的語義也會讓人民恐慌,他怎麼能掌握馬英九的行蹤與談話對象,甚至連內容都知道?如果是監聽、監視所得,在美國可就是「水門案」了;又影射對方「賣台」,這是「麥卡錫」手法了。如果只是一種攻防策略,「信口開河」之譏,謝也得去面對。

總體而言,謝長廷需要面對的問題是,當他有權力時,他對權力「自制」的界限在哪裡?綠卡事件中,個人資料被運用成競爭攻防與工具,已突顯民主與人權保障的大課題。
民主深化,不在個人 選完總統,選民還有許多功課

這些爭議,正是這場選舉過程所彰顯的民主價值,雖然姿勢可能不好看,選民卻也不必太激憤。

正常的民主國家,「總統」本就不該是「聖君賢相」,每個人都有其特質與優點,每個人也有其限制與危險特質。一場「綠卡風暴」,台灣人民於是認識了「階級」是台灣的另一課題。

台灣人民也因此看到了馬英九的「能力」侷限,也看到了謝長廷的韌性,與他權力下是否能「自制」的疑問……

對選民來說,謝、馬都因此浮現了一些值得被注意的課題,這些都是好事,大家將知道,選出一個總統後,並非就一了百了,雖然選民最後還是必須選擇,但將提前知道這個人的界限、這個人的問題;選民也因此得知:除了投下那一票,還有許多事該去設計,還要步步為營思考更多國家運轉的制度與機制,對台灣深化民主內涵來說,其實,真是好得不得了!

因為,只有認清總統真的不是那麼偉大,才知道權力不該給那麼大,將來,也才會漸漸走出「偉大領袖」的迷思,擺脫「人治」的慣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