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 2007.11.06
韓媒:南韓經濟仰仗中國勢力超越台灣
中央社

     南韓媒體今天報導,歐洲駐台灣的商會昨天在台北表示,南韓經濟所以能夠超越台灣,是因為南韓預估到中國的勢力將大大增強,並已「踏上」了中國這條大船;如果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政策不改變,台灣將沒有未來。

     歐洲商會昨天在台北公布二零零七年到二零零八年建議書,建議書主題為「時候到了,行動:再創經濟榮景之藍圖」,並向政府提出十項經濟藍圖的建議案。

     南韓「聯合新聞通訊社」報導指出,歐洲商會將南韓作為比較的對象,一針見血地發出警告說,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政策,是外國資本決定對台灣投資的一個障礙。

     據歐洲商會執行理事包飛立表示,十年前陷入外匯危機的南韓之所以能夠超越台灣,是因為南韓預估到中國勢力將大大增強,並「踏上」了中國這條大船。南韓政府一直在透過開闢直航線路、解除進出口限制等消除對中國的貿易的障礙。

     歐洲商會理事長薛勒也指出,台灣不僅未能解決商務環境、市場開放、投資限制等問題,而且在國民收入和吸引遊客方面,位居亞洲四小龍末位。

     薛勒強調說,東協已建立自由貿易區,並且韓國與美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,在這種情況下,台灣的行動步伐顯得過於遲緩。

     報導並引述台灣「聯合報」的消息指出,歐洲商會昨天發表的台灣投資藍皮書,向明年三月即將選舉的下任總統參選人,正式提出了兩岸貿易關系正常化、解除金融服務業限制等十項建議。

     報導還指出,昨天訪問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民主進步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也表示,他如果當選,將大幅解除對中國大陸投資台商的限制,中國資本對台投資也將成為可能。

----以下回文取自yahoo----

業叔叔2007/11/07 13:05 回應

1.產業界已非常多人提出很多具體改善經濟的方法, 而且說很久了, 包括足以代表台灣的大企業主都曾一再提醒, 連國際商業組織都多次發言過, 但台灣政府可有什麼作為?

2.各國一定都有自己的問題, 韓國有他的問題, 卻也有他的進展, 韓劇、三C、汽車, 都發展出自己的品牌, 經濟數據確實也是大幅進步, 文中以高物價的首爾舉例, 犯了自己說的 "在不同比較基準之下,只講部分事實" , 首爾只是韓國的一個都市, 一個高物價的都市, 就像不能以東京、上海物價代表日本、中國的一般標準一樣. 指出韓國大幅進步之處, 是希望台灣見賢思齊, 進一步分析韓國不足之處, 也是期待見不賢內自省, 兩者必需並重.

3.自信確實需學習, 不過說真的韓國的自信方式也實在讓人不改恭維, 各種比賽耍無賴已不是新聞, 近來連中醫、豆漿源自韓國都敢講, 我在想會不會某天他們會說美洲是韓國先發現、月球是韓國先登陸....anyway, 部分台灣人的自信確實要加強(只是千萬別跟韓式自信一樣), 但同時我覺得部分台灣人的自信又太高了, 高到無法檢視台灣需改善的缺失, 這部分人則需學習謙虛與理性. 國家認同議題以目前的台灣環境而言就先免了吧, 徒增口水與對立, 卻不會有什麼實質正面的變化, 不論國名是什麼, 台灣都曾有過經濟奇蹟, 而在加強參與國際組織或活動時, 國際壓力使我們英文名稱不能叫台灣, 當然要權變, 能參與並與中國大陸區分開最重要, 反正中文名稱是台灣就好.

4.每逢有人說台灣哪裡要改善, 就會有人指責是唱衰台灣, 所以是否我們應該一直告訴自己, 我們什麼都好、沒什麼能更進一步、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嗎? 要看得到自己好的地方, 更要看得自己不足之處. 前者沒做到頂多是沒自信, 實際上卻會一直改正缺失、保持進步; 後者沒做到就只能原地踏步、滿足現狀, 程度加重一點就是夜郎自大了. 當然, 兩者並重才是最健康的.

Middle best2007/11/07 08:36 回應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