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大,最大,獨大
中時電子報 2008-11-14 楊照

在台灣,台大最大,台大獨大,八十年前台大成立時如此,八十年後依然如此。

身為台大校友,用這樣的言詞描述母校,我心中沒有一點驕傲之感,反而充滿了沉痛。台大最大、台大獨大,是台大作為一個大學,最深刻、最嚴重的問題與限制。  京都大學的校慶思考

在日本,東京大學很大,然而東大之外有早年同為帝大系統的京都大學,跟東大一樣大一樣重要。帝大系統之外,還有私立的慶應、早稻田,與東大、京大並列。一九九七年,我到京都,適逢京大創校一百週年,京大學生會辦的熱鬧活動,包括了激烈的校史反思,毫不留情地批判京大在軍國主義時代的表現不夠有骨氣,沒有出像東大校長矢內原忠雄那樣的良心知識份子,留下了一段輸給東大的歷史。了解東大、京大強烈的對等競爭心態,我們才能體會京大學生這樣獨特的「校慶思考」。

在英國,牛津、劍橋幾百年來並肩齊步,分不出輸贏來。牛津、劍橋一樣偉大的印象深入人心,而有了全社會通行的怪字──Oxbridge,用來指稱牛津或劍橋畢業的菁英份子,以及他們在英國享有的巨大影響力。

在美國,情況就更複雜了。哈佛和耶魯的關係,類似牛津、劍橋,雙方永遠在學術與學生成就的最頂峰鬥牛,誰也不肯讓誰。然而哈佛的對手,不只耶魯。光是在麻州劍橋,人口十幾萬的小城,就另外有一所學校與哈佛比鄰而居,針鋒相對。那所學校叫做MIT,麻省理工學院。在MIT學生眼中,哈佛連要當「麻州劍橋第一」都很拼了!

英美頂尖大學的競爭

別忘了,離開美國東岸,中西部還有一所芝加哥大學,西岸還有加大柏克萊分校,校園裡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,都比哈佛、耶魯來得多。

沒有最大、沒有獨大,逼著學校繃緊神經,不斷尋找可以超越別人、吸收好學生的因素,隨著時間時代變化而敏感變化。沒有最大、沒有獨大,更逼著這些學校培養特色,發展風格。

剛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,才剛從政,就出版了轟動一時的回憶錄。當時出版社看中他的身分是──第一位「哈佛法學評論」黑人總編輯,「哈佛法學評論」的精英色彩可見一斑。然而,書出之後大受歡迎,卻是另外一項因素發揮作用,那就是歐巴馬在哈佛法學院畢業後,沒有順理成章進紐約的大型律師事務所賺大錢,卻跑到芝加哥去做社會服務,大大讓人驚訝。

哈佛法學院,以培養第一流執業律師聞名。相對地,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唸的耶魯法學院,卻積極鼓勵學生「以法干世」,不拿法律專業作賺錢手段,而是以法律來服務社會、改造社會。類似的風格對照,也出現在商學院。哈佛商學院以「商業管理碩士」(MBA)為主流,耶魯卻另闢蹊徑培育具備公共精神的「公共管理碩士」(MPA)。

沒有競爭,就不會有特色,不會有風格。台大,很不幸地,就是一所沒有特色、沒有風格的大學。唯一的特色就是在台灣最大、台灣獨大。發展過程中,台大始終缺乏自覺的「風格壓力」,非但不會去保留自己的特色,反而一路無情無知地將特殊之處陸續刪汰。

帝大遺產被輕忽漠視

八十年前,台北帝大建立伊始,學校有著很明確的任務,那就是培養殖民與「南進」的人才。十幾年間,在「南洋研究」上,累積了最明顯的成績,無論南洋的動植物,或整體南島環境的原住民文化蒐集調查,都有凸出表現。然而,戰爭結束,台北帝大變成了台灣大學,日本時期的熱門顯學,馬上就被打入冷宮。南洋動植物研究被委屈地併入農學院,成為農業發展研究的附庸;一度叱吒風雲的「土俗人種研究室」則歸併入考古學系,同樣失去了獨立性。

四九年之後,眾多大陸學者來台,一時之間,讓台大文學院脫胎換骨。中文、外文、歷史各系,都有頂尖的學者加盟,而且這些離家背井的學者心無旁騖,只能做學問、照顧學生。戰亂環境中他們只求溫飽,將精神全都寄託在知識學問的開發與傳播上,不可能有太多功利算計。短短幾年,外文系的教授帶著學生開拓出新的文學創作原動力,中文、歷史則成了關於中國文明理解與研究的耀眼重鎮。

再過幾年,台大物理系脫穎而出,吸引了一整代最優秀的心靈,在缺乏先進實驗器材支援下,自然而然朝理論思辨方向邁進,一時多少豪傑!

這些是台大曾有過的精采特色,但卻也是過去二十年,台大從來不曾珍惜過,反而棄之如敝屣的東西。最大、獨大的台大,從來不覺得自己需要珍惜什麼,不覺得需要打響什麼樣的招牌,反正台大就是台大,在台灣的人,只要認「台大」就好了。這種懶散、傲慢的心態影響下,台大失去了領導社會價值的地位,自甘作為社會價值大風吹的公雞風標,吹到哪裡就是哪裡。

跟隨著重商主義搖擺

這個社會重電機、重資訊,台大就重電機、重資訊。這個社會醫學醫院好賺錢,台大的預算經費就當然集中投入給醫學院醫院。這個社會越來越輕賤人文,台大的人文學科相應也就在學校越來越沒地位。這個社會要走「去中國化」的道路,像是渾然不了解自己過去在中國研究上曾經累積多少成就,台大也就跟著傻笑點頭,把與中國有關的部門趕到邊陲上去。

台大在台灣永遠最大、獨大,所以也就永遠只看台灣,只要在台灣最大、獨大就好了。五○年代,因為沒有較寬廣的眼光,台大失去了在南洋研究上超越性的領先地位,讓一批日本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,只能以非常有限的經費,做做紀錄研究,發表在日文的期刊上。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中,都還有李鎮源的蛇毒研究,能夠獲得國際尊重,正可看出這項特色的棄守,多麼可惜!

七○年代,因為沒有世界性的眼光,所以台大看不到當舉世都在搞大實驗室,台大很有機會以理論物理為專長,打響國際名號,輕易地讓電機系將人才都搶去學「實用」的工科技術,毀掉了原本基礎科學的底子。

九○年代,因為沒有眼光,台大又放棄了幾十年在中國文明研究上的領先機會。台大加中研院的中國研究,或許沒有西方漢學那麼活潑,但底子絕對扎實穩健,而且沒有中國大陸馬克思唯物史觀框架的限制,對中國歷史的理解,遠勝經歷長期反傳統破壞的中國大陸。放眼全世界,台大大有機會可以成為第一流的中國史中國文明研究中心,不過,當然,台大的主事者看不到,他們也不會做任何事去創造、保留台大的國際性特色的。

國際性特色單調淺薄

在這種心態下,正因為台大是台灣最大、台灣獨大,台大也就沒有機會在更大的範圍有所建樹。沒有重點、沒有特色的大學,要如何在世界上揚名立萬?以前流行說:「來來來,來台大;去去去,去美國」,話裡講得很清楚,台大是跳板,進台大是因為這樣去美國會方便些。那個年代,台大校友的最高學歷,幾乎都不是台大,換句話說,不以台灣做範圍,那麼美國許多大學,都比台大更好更重要,獲得美國大學入學許可,誰還要留在台大呢?

這真是台大的悲哀。八十年來,多少台灣人才進入台大,但台大自身卻沒有靠這些人才建立恆久的成就。八十年後,除了台灣最大、台灣獨大,用世界標準比,台大有什麼?有最好的圖書館、最有特色的建築、最美的校園嗎?有哪個學科哪個專業,成為那一行研究者必定要來朝聖鍍金的目標嗎?有哪一行最精采最傑出的師資,讓人不敢輕忽嗎?

沒有,都沒有。在台灣最大、獨大,然而在國際上,台大再平庸不過。平庸不是因為台灣不夠大、台大不夠大,而是因為台大沒有特色,更慘的,台大從來沒有想過該要有特色,該要有真正的卓越重點。台大長年滿意於做台灣最大、台灣獨大,也就長年感受不到走出去讓自己有特色的需要。

富家子弟唸的大學?

過去八十年,台大一直在扼殺自己的特色,這種奇特的傾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的跡象。台大過去難得的一項社會內部特色──讓各種地方各種階層不同背景不同出身的年輕人,在台大相遇相聚,提供活潑社會向上流動管道──,這幾年飽受摧殘。現在,台大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越來越相近,集中在都會中上階層,換句話說,台灣越來越沒有窮學生了,也越來越少社經資源匱乏的家庭子女,可以靠台大的教育與文憑改善其機會。這項變化資料,是從台大校長口中說出的,然而奇怪的是,台大校長對台大沒有窮學生這件事,沒有一點反省,大剌剌地視為當然!

果連作為台灣內部人才大鎔爐的特色都沒有了,有錢人子弟才能進台大,這樣的台大存在還剩下多少意義呢?
 
台大八十年校慶,願意說母校好話的校友們,不少我一個,就讓我當烏鴉,真心表達一點嘆息擔憂的感受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nrychang 的頭像
    henrychang

    司機大叔

    henr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