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台灣不關心緬甸 世界怎會關心台灣

2007/10/14 17:09

2007.10.14
台灣不關心緬甸 世界怎會關心台灣
中時社論

  緬甸爆發僧侶集體遊行示威,隨後遭軍政府領導集團血腥鎮壓。到十月上旬,國外媒體報導,緬甸的情勢似乎已經「穩定、沉靜」。但遺憾的是,這表面的穩定,其實是代表軍隊強力鎮壓已然獲得威嚇效果,以致僧人不敢上街、學生不敢聲援、新聞受封鎖而無法報導、網路遭切斷而對外失聯。面對暴力鎮壓絕不手軟的政權與箝制新聞無所不用其極的執政者,情勢當然會變得「穩定」。這就像是國家生病卻被執政者打上一劑安非他命,民主命脈奄奄一息,那蒼白而無助的緬甸人民,就只能被外界形容為「沉靜」了。

當緬甸僧侶遭到當權者武力鎮壓時,世界上許多民主國家均發出怒吼。美國提出貿易制裁、聯合國派特使入緬甸斡旋、日本政府強烈譴責、歐洲若干國家甚至也有民眾主動遊行示威。國際上比較為人所詬病的,就是東協(ASEAN)諸國與中國大陸。中國因為與緬甸當權派交好,且貿易往來密切,自己又有六四天安門鎮壓的不光彩紀錄,故不願、不能出面表示意見。東協諸國則聲稱彼此會員國有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傳統,也是欲言又止。但無論如何,東協諸國也知不宜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血腥鎮壓緘默,因此還是要對自己的不作為做些解釋。最糟糕的情況反而是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:連日來,台灣媒體與人民對於緬甸的情形極少報導與討論,幾乎可以用漠不關心來形容。但是問題是,媒體這樣的冷漠態度對嗎?台灣人民近乎習慣性地忽略外在事務,是不是該做些調整呢?

緬甸軍政府鎮壓僧侶和平示威、槍殺日本記者,其官方媒體說迄今只有十人死亡,但西方觀察家都認為,死亡人數絕對數以百計。無論如何,和平集會與遊行絕對是人民的權利、也絕對不容暴力打壓。不論是聯合國人權宣言、或是美國獨立宣言等經典文字,都揭示出人權的「普世性」。這普世性的人權價值絕對不是什麼高調,而是出自人人反求諸己的同理心。我們自己不願意做別人的奴隸、希望過得有尊嚴、想要有言論思想自由,自然也會不忍心看到家人、親友、同胞的這些權利被剝奪。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,其實正是人權普世價值的源頭。當我們以同理心推演自己的所好所惡、所期盼所珍惜,逐漸推己及人,那就是人權理念的發揚。許多國家的人民都願意為非親非故的緬甸人民發聲、示威、求援,不也是基於這樣的同理心嗎?

我們所要強調的是,推己及人的人權關懷其實是互相的、相對的。政府目前以數千萬預算推動入聯公投,其理由是希望國際社會不要蔑視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權利,這不也是希望國際友人能對台灣付出同理心的關懷嗎?美國人、日本人、歐洲人憑什麼要關心台灣人的權利呢?因為他們是「人」,我們希望這些國際友人能暫時忘記膚色種族等差異,將心比心地體諒台灣的處境。若我們希望外國人以人權理念關心台灣入聯時,我們自己卻對緬甸人權迫害視若無睹,這像是國際公民社會成員應有的表現嗎?如果我們蔑視國際人權,則國際又何必對台灣假以辭色呢?緬甸僧侶全身淤紫溺斃溝渠的悽慘照片,國際上廣為流傳,在台灣卻排不上媒體版面,國際友人又會如何看待自私自利的台灣人民呢?

如前所述,人權的關懷是出於同理心,每個人放大自己與其他人、其他族群、其他國民、乃至於其他人種的相同處,而忽視彼此之間的些許差異,那就是人權關懷。相反的,歧視與打壓則是放大自己與他人的差異,再設法以自利私心去凌越他人。由此可知,人權關懷與分化歧視是互相矛盾的。在現實社會中,我們也經常發現:缺乏人道關懷的人,往往是那些分化群體、歧視他族之輩。

遺憾的是,當今若干掌權者,似乎正表現出前述「對外漠視、對內分化」的人格缺陷。我們期待國際社會關心台灣,自己卻不關心國際社會上的被欺壓者(緬甸)。我們希望外人以同理心接納台灣,自己卻對內部族群以省籍、黨派、色彩而極盡分化之能事。執政者對內與對外,若是有這樣短視、自私、近乎人格分裂式的邏輯,台灣要加入國際社會,恐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